产品展示Products

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机制 向CBA俱乐部发函征集亚洲杯国家队推荐名单

2025-10-29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(北京,电)中国篮球协会今日正式向全部20家CBA俱乐部发出官方通知,启动2025年男篮亚洲杯国家队球员推荐程序,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男篮在新周期的人才选拔机制上作出重要调整,首次以协会主动邀约、俱乐部深度参与的方式,构建国家队大名单,旨在更广泛、更高效地集结国内顶尖篮球人才,为即将到来的国际大赛做好充分准备。

选拔机制革新:从“征调”到“共荐”

根据本报获得的独家信息,中国篮协在此次选拔工作中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,通知明确要求各俱乐部基于球员在2024-2025赛季CBA联赛中的综合表现、竞技状态、发展潜力以及对国家队战术体系的理解与适应能力,进行择优推荐,每家俱乐部拥有推荐1至3名球员的资格,推荐材料需包含详尽的球员技术特点分析、体能数据报告及心理素质评估。

这一从传统的“自上而下”行政征调,转变为“自下而上”俱乐部共荐的模式,是国家队建设的一次机制性创新,篮协在内部通告中强调,此举是为了“充分尊重职业联赛的主体地位,发挥俱乐部在球员日常培养与管理中的核心作用,建立更为畅通、协作的国家队与俱乐部沟通渠道”,分析人士指出,这既能有效缓解以往国家队与俱乐部在球员使用上可能存在的矛盾,也能让国家队教练组更直观、更全面地掌握每一位候选球员的真实情况。

新帅新思路:构建复合型团队

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机制 向CBA俱乐部发函征集亚洲杯国家队推荐名单

此次选拔工作也是在国家队新任主教练确定后,教练组主导的首次大规模选材,尽管篮协尚未对外正式公布主帅人选,但内部工作已紧锣密鼓地展开,据悉,新教练团队非常看重球员的国际比赛适应能力,尤其是在高强度对抗下的投篮稳定性、防守轮转速度以及攻防转换中的决策能力。

推荐名单预计将涵盖老、中、青三代球员,在联赛中持续发挥核心作用、经验丰富的老将,如王哲林、周鹏等,依然是国家队不可或缺的财富,他们的领导力和大赛经验对年轻球员是宝贵的传帮带资源,正值当打之年的中坚力量,如胡金秋、赵睿、孙铭徽等,凭借其成熟的技战术能力和稳定的输出,将是国家队的中流砥柱,更令人期待的是,近两个赛季在CBA联赛中崭露头角的众多新星,如林葳、崔永熙、曾凡博、杨瀚森等,他们的活力、冲击力以及未来潜力,是国家队实现新老交替、保持长久竞争力的关键。

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机制 向CBA俱乐部发函征集亚洲杯国家队推荐名单

俱乐部反响积极,期待协同共赢

对于篮协的此次邀约,各CBA俱乐部普遍表示欢迎与支持,广东宏远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:“这是一种进步,俱乐部最了解自己的球员,我们的推荐能够为国家队选材提供更精准的参考,球员能入选国家队是俱乐部和球员共同的荣誉,我们一定会积极配合,推荐最合适的人选。”

新疆广汇俱乐部方面也回应称,将本着对国家篮球事业负责的态度,认真评估并提交推荐名单,并期待这种新模式能进一步加强国家队与联赛的良性互动,不少俱乐部管理者认为,这不仅是一次人员推荐,更是国家队与俱乐部之间建立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开端,有助于在球员训练、伤病预防、体能储备等方面形成统一标准和合力。

挑战与展望:亚洲杯征程任重道远

2025年男篮亚洲杯将是检验中国男篮新一轮建设成果的重要考场,随着澳大利亚队和新西兰队的加入,以及日本、菲律宾等亚洲对手的迅速崛起,亚洲篮坛的竞争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,中国男篮面临的挑战远超以往,在上届赛事中未能跻身前列的成绩,也让此次备战工作背负了更多的期待与压力。

通过俱乐部推荐方式组建初始名单,只是国家队建设的第一步,后续,教练组还将结合推荐情况、实地考察以及可能的集训表现,最终确定集训大名单,并通过一系列热身赛进行磨合与筛选,篮协的目标非常明确,即组建一支兼具高度、速度、技术强度和顽强战斗作风的球队,力争在亚洲杯上重返巅峰,并为冲击2027年世界杯及更长远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。

中国篮协此次向CBA俱乐部发函推荐国家队球员,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人员选拔方式改变,更是深化篮球领域改革、推动国家队建设与职业联赛深度融合的一次积极探索,它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:中国篮球正在努力整合各方资源,汇聚最大共识,以更加开放、专业和协作的姿态,迎接未来的挑战,这份由俱乐部与篮协共同谱写的推荐名单,将是中国男篮开启新篇章的第一笔,其成效如何,值得所有篮球爱好者共同关注与期待。

搜索